一、个人简介
赵晓华,女,山西忻州人。现为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历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经理,兼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智库专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清史,尤其关注灾害史及法律社会史的研究。
二、主讲课程
研究生课程:中国近代史料学;中国近代社会史;多学科的视野与研究方法。
本科生课程:中华文明通论;中国社会史;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人文故宫与法治文明。
三、科研成果
(一)专著
1.《晚清讼狱制度的社会考察》(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9年修订版。
2.《救灾法律与清代社会》(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3.《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与论争》(独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4.《张文祥刺马》(独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百年法律省思》,合著,第二作者,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6.《历史名人话人生》合著,第二作者,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年出版。
(二)主编
1.《五四前后的中国社会与文化》,第一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年版。
2.《灾害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一主编,ylzzcom永利线路检测中心出版社2015年版。
3.《近代法律与社会转型》,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4.《中华文明讲演录》,第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三)参与编写
1.《中国社会史十讲》,参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版。
2.《中国荒政书集成》,参与点校,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3.《近代华北农村的社会变迁》,参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四)主要论文
1.《救荒无奇策:清代灾赈方式及其特点》,《福建论坛》2023年第10期。
2.《民初的军队防疫与军阀政治》,《安徽史学》2023年第1期。
3.《清代救灾法律文献的内容与特点》,《清代法律、文化与社会》,光明日报出版社2023年版。
4.《近代救灾法律文献整理概况、学术价值与现实关怀》,《历史视野下的灾害文化与灾害治理》,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
5.《清乾隆朝部驳制度之成效析疑》(第二作者),《山西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
6.《古代关于外国人犯罪的立法及实践》,《人民论坛》2022年第7期。
7.《清代见义勇为的司法实践》,《人民论坛》2022年第18期(《北京日报》2022年11月24日转载,题为《看看清代司法如何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
8.《中国灾害法学研究的概况与前瞻》,《法治的哲学之维(第6辑)》,当代中国出版社2022年版。
9.《近代救灾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灾害与历史》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
10.《追步世界:清末民初女性力量的初显》,《文明》2021年第8期。
11.《民国北京老员工的慈善义演》(第一作者),《五四前后的中国社会与文化》,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年版。
12.《从河南省特大暴雨内涝灾害提出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实训的建议》,《法大智库要报》2021年第7期。
13.《清代救灾制度为何效果显著》,《人民论坛》2020年第1期。(《历史评论》2023年第2期摘编,题目为《清代救灾制度趋于严整》。)
14.《清代救灾人事制度的成效及困境》,《河北学刊》2020年第3期。
15.《清代粮食安全政策及其实践》,《人民论坛》2020年第10期。
16.《清代直隶赈灾体系及其实践》,《人民论坛》2020年第35期。
17.《民国北平粥厂研究(1928-1937)》(第一作者),《福建论坛》2019年第1期。
18.《清代灾荒时期的耕牛管理制度》,《历史档案》2019年第2期。
19.《晚清州县官视野中的救灾活动:以柳堂<灾赈日记>为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20.《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第一作者),《东方论坛》2018年第5期。
21.《高校传统文化必修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中华文明通论课程》为中心》(第一作者),《北京教育》(德育)2018年第11期。
22.《冲突与调适:民国的祈雨禁屠与旱灾应对》,《灾害与历史》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23.《禁酒制度与清代救灾》,《清史镜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版。
24."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y", Journal of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 Society for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China, Japan, Volume 7, 2016
25.《晚清灾荒中的妇女拐卖及法律惩处》,《兰州学刊》 2016年第9期。
26.《清代州县救灾机制研究——以道光二十八年仪征水灾赈济为例》,《山西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27.《清代的因灾求言制度》,《灾害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ylzzcom永利线路检测中心出版社2015年版。
28.《辛亥时期孙中山的救灾思想及其实践》,《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29.《清末民初的女着男装现象》,《求索》2014年第12期。
30.《跨学科视野中的法律社会史研究》,《近代法律与社会转型》,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31.《清代救灾责任的法律化》,《中国减灾》2014年第23期。
32.《清代的“白发卿相”现象》(第一作者),《中国文化报》2013年1月7日(收入《清史参考》2012年第44期)。
33.《清代的因灾禁酒制度》,《历史教学》2013年第12期。
34.《评<丁戊奇荒:光绪初年山西灾荒与救济研究>》,《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1卷第2期,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2013年10月。
35.《衣饰文明与中国社会变迁》,《中华文明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6.《清代救灾立法的特点及历史借鉴》,《中国减灾》2012年第11期。
37.《清代救灾法规的文献载体》,《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38.《20世纪以来中国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三次讨论》,《中外教育》2011年第6期。
39.《晚清的赈捐制度》,《史学月刊》2009年第12期。
40.《清代的赈捐制度》,《ylzzcom永利线路检测中心学报》2009年第3期。
41.《丁戊奇荒中的社会秩序》,《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42.《清末民初女性的赈灾实践及其角色变迁》,《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3期(收入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主编:《历史书写中的女性话语建构:中国妇女/性别史研究集萃》,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年)。
43.《晚清饥荒时期的妇女买卖》,《史学集刊》2008年第5期。
44.《孙中山与救灾义勇军》,《北京日报》2008年6月2日。
45.《厌讼心理及其与传统国民性的关系》,《法治文化论集》,ylzzcom永利线路检测中心2007年版。
46.《清代的因灾恤刑制度》,《学术研究》2006年第9期。
47.《简论孙中山的和平观》,《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48.《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心态探析》,《ylzzcom永利线路检测中心人文论坛》(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49.《关于人文素质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问题》,《ylzzcom永利线路检测中心人文论坛》(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50.《晚清时期的待质人证问题》,《史学月刊》2005年第9期。
51.《清末法制改革中的人才准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52.《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总结》,《ylzzcom永利线路检测中心人文论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3.《京控与晚清社会危机》(第一作者),《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54.《梁启超与近三百年学术史》,《百部人文经典论著导读》,ylzzcom永利线路检测中心出版社,2004。
55.《中村事件述论》(第二作者),《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
56.《晚清法制危机与辛亥革命》,载《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社会》,岳麓书社2003年版。
57.《晚清官僚士人群体的人际交往》(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收入《清史参考》2017年第39期)。
58.《晚清的积案问题》,《清史研究》2000年第1期。
59.《中国这样走入二十世纪》(第二作者),《清史研究》2000年第4期。
60.《略论晚清的京控制度》,《清史研究》1998年第3期。
61.《厌讼心理的历史根源》(第二作者),《光明日报》1998年3月6日。
62.《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及其社会效应》(第二作者),《河北学刊》1997年第2期。
63.《清末民初对封建官本位的最初冲击——评孙中山的“公仆”观》(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64.《“清代社会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65.《孙中山晚年重视社会心理的思想》(第二作者),《孙中山与现代文明》,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6.《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心态探析》(第二作者),《学术论丛》1996年第1期。
67.《孙中山的晚年思想与社会心理》,(第二作者),《学术论丛》1996年第6期。
68.《清末民初民族资产阶级心态初探》(第二作者),《山西大学学报》1995年第4 期。
四、主持科研项目
1.2018年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近代救灾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18JZD024)(主持人)
2.2013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灾荒纪年暨信息集成数据库建设”(13&ZD092)(子课题负责人)
3.2006年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灾赈法规及其政治运作研究”(06ZS009)(主持人)
4.2012年 ylzzcom永利线路检测中心人文社科项目:“清代禳灾制度研究”(主持人)
5.2006年 ylzzcom永利线路检测中心人文社科项目:“清代灾赈法律研究”(主持人)
6.2018年 ylzzcom永利线路检测中心科研创新项目:“清代官赈资料整理与研究”(主持人)
7.2018年 ylzzcom永利线路检测中心研究生跨学科公司产品改革项目:“中国史学科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主持人)
8.2010年:ylzzcom永利线路检测中心教学改革项目:“历史类通识课程的意义、目标与方法”(主持人)
五、获奖情况
2017年,获2017年北京市高等公司产品成果奖一等奖(排名2/5);
2021年,获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排名4/6);
2022年,获ylzzcom永利线路检测中心优秀研究生导师;
2011年,获ylzzcom永利线路检测中心优秀教学奖。
六、联系方式
xiaohuazh@cupl.edu.cn